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始建于1998年1月,以卫星定位导航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研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高精尖”人才培养为主,不仅是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GS)三大数据与分析中心之一,同时还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全国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分析中心和北斗数据与分析中心,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卫星导航领域研发与创新平台及人才培养基地。
中心现有正式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另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3人。中心目前设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子与信息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电路与系统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现拥有在校研究生171人,其中硕士96人,博士75人。
中心下设5个研究所(时空基准研究所、北斗导航研究所、位置服务研究所、多源智能导航研究所、导航物联网研究所),1个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数据中心(国际IGS数据中心、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数据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卫星导航定位重点实验室B类、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联合研究中心、卫星导航总体技术研究中心),1个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联合研究中心),3个分析中心(国际IGS分析中心、IGS电离层分析中心、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分析中心)等一流水平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发与创新平台。
中心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0余项,各类工程项目300余项,参与欧盟FP6等国际合作计划多项。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和一等奖9项、总装备部“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奖1项,参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
多年来,中心一直瞄准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战略、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的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卫星导航定位与相关领域理论与方法、软件研制、硬件开发与工程实践等工作,获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拓宽学科发展方向,深化科学研究内容,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在加强传统研究优势,巩固现有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上,还将引进导航定位、测绘、电子信息、计算机、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关人才,进一步发展多源智能导航、综合PNT等研究方向,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和海内外高端人才!
招聘信息:
研究所
|
研究方向
|
招聘计划
|
时空基准研究所
|
空间大地测量,综合PNT
|
1-2人
|
位置服务研究所
|
高精度定位,SLAM技术,大数据,多源融合导航、终端制造
|
1-2人
|
北斗导航研究所
|
星地联合增强、北斗+5G/6G
|
1-2人
|
多源智能导航研究所
|
多源室内定位、视觉导航、车载组合导航、惯性精密测量技术技术、多终端协同导航
|
1-2人
|
导航物联网研究所
|
自适应导航软硬件技术及其芯片、嵌入式融合GNSS/INS导航技术、低成本自动驾驶融合导航软硬件研究、超低功耗电源管理芯片技术
|
1-2人
|
IGS分析中心
|
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GNSS电离层
|
1-2人
|
报名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0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2.在海内外知名高校有正式教职;或学术背景良好,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或业绩特别突出的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
3. 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协调能力;
4. 为人正派,能够恪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
招聘岗位类型:
1.青年学术带头人,包括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岗位;
2.固定教职教授、固定教职副教授,事业编制,固定岗位;
3.特聘系列岗位,包括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参照事业编管理,可转为固定教职。
申请方式:
申请人向中心发送个人电子简历等材料,包括:
①简历(需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外语水平、各学历阶段信息、科研成果等)
②能充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相关材料(论著目录、论文被收录和引用情况、科研获奖、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等)
以上材料请发送至邮箱:her@whu.edu.cn,中心将不定期进行面试和推荐程序,通过学校相关评审程序后签订引进人才合同并办理进校手续。
联系方式:
联系人:何小丹
联系电话:027-68778971 13986298472